鄭建明抄底熔盛欲助船王卷土重來?
2014-01-10 08:06:44 來源:鳳凰財經 編輯:國際船舶網 我有話要說
對于造船業來說,漫長的冬天或許還沒過去,但是最寒冷的時刻似乎正在遠去。
2014年1月9日,中國熔盛重工(位置 評論 新聞 招聘)股價悄然摸至1.42港元,和年內最低點0.74港元相比,漲幅已近一倍。
就在半個月前,熔盛公告稱發行10億港元于2016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券,以緩解資金壓力,而根據香港聯交所最新披露的消息,購買這10億港元可轉債的投資為鄭建明和王平。
鄭建明是2013年最牛港股——順風光電的大股東,2013年,順風光電的股價從0.27元左右漲到了6.19元,漲幅高達20余倍。堪稱2013年香港第一牛股,如此罕見的股價漲幅,更是引發全球資本圈為之側目。
王平則相對低調,據了解,王平為中科宏易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但其人在并購圈內則享有聲望,王平現任中國并購公會輪值主席,并購公會是經國務院批準、由民政部批復成立的非盈利性民間行業協會,其主管單位為全國工商聯與社團登記管理機關民政部。并購公會設立于2004年9 月,總部位于北京,在上海、江蘇、福建、廣東、山東、香港和日本、美國等地設有分支機構。繼2013年任輪值主席后,2014年王平再度連任輪值主席,可見其在行業中的份量。
實際上,在鄭建明控股的順風光電發行可轉債時,王平旗下基金亦有參與,兩人在光伏行業抄底成功的案例堪稱經典,此次鄭與王再度聯手,抄底熔盛重工,亦引發諸多市場聯想。
市場人士認為:熔盛重工這家中國最大的民營造船企業,正在努力走出它最低迷的階段,艱難地破冰前行。而這個判斷的背景,不僅僅是上述兩位“最牛港股制造者”的入股,更重要的是,造船業真實的需求并未消失:2013年全年,中國船舶業承接新船訂單518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4%。
冬天最冷時刻已過去
持續低迷的造船業正出現回暖跡象。
訂單上,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2013年1~11月份,我國船舶企業承接新船訂單持續增長,承接新船訂單518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4%。
政策上,2013年,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扶持造船業的轉型與發展。
與此同時,代表著航運業景氣指數的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BDI)已經從2012年2月谷底的647點,反彈至2277點(截至12月24日)。
已經有航企感受到行業好轉的信號,開始大手筆出手購船。
在訂單大增、政策助力下,造船企業開始廣屯糧草、謀化轉型,期望在新一輪的行業周期中謀得一席之地。
12月24日,A股“虧損王”*ST遠洋發布了一條購船公告,這被視為航運業好轉的信號。
在公告中,*ST遠洋稱,為改善集裝箱和干散貨船(船型 船廠 買賣)隊的運力結構,公司董事會通過了購買新船議案,全資子公司將訂造4艘6.4萬噸靈便型船和5艘9400TEU船。
據悉,這是*ST遠洋五年來首次大規模購入貨船。
與此同時,代表著航運業景氣指數的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BDI)已從2012年2月谷底的647點,反彈至2277點(截至12月24日)。
航運業的探底回升也帶動了造船業的復蘇。
根據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統計,2013年1~11月份,我國船舶企業承接新船訂單持續增長,承接新船訂單518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04%;11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1923億載重噸,同比增長5.2%,比2012年年底增長11.5%。
從世界范圍來看,船企的新船訂單也有了大幅攀升。
據船舶服務公司克拉克森統計,截止11月末,今年新船訂單量為1912艘1.208億載重噸,同比上升158%。
在具體公司上,韓國的現代重工(船機庫 位置)仍然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造船集團,手持訂單量為206艘2138.3萬載重噸;其次是韓國的大宇119艘1498.3萬載重噸。
國內企業中,熔盛重工仍是手握訂單最多的船企。
根據其財報,截至2013年上半年,熔盛重工手持訂單有86艘船,總載重為1184.7萬載重噸。
在造船企業訂單大幅攀升的同時,2013年,國家也多次出手救市,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扶持造船業的轉型與發展。
2013年8月,國務院發布《船舶工業加快結構調整促進轉型升級實施方案(2013年-2015年)》,提出調整延續實施促進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政策至2015年12月31日。
12月,國家交通運輸部、財政部、發改委、工信部等四部委共同發布《老舊運輸船舶和單殼油輪提前報廢更新實施方案》,鼓勵老舊船舶提前報廢。
分析人士認為,鼓勵老舊船舶提前報廢更新,有望給船舶制造業帶來利好。